彰显鲜明用人导向

——干部工作破除“四唯”取得新进展

2017年08月08日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点击数: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这条主线,提出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坚决防止干部工作中出现的“四唯”问题,为端正用人导向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中央制定出台一系列法规制度,解决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2014年1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出完善民主推荐、改进考察方式方法、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举措;同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坚决纠正“四唯”偏向……这为科学精准选人用人提供了制度保障,彰显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组织把关不唯票

解决简单以票取人问题,是如何正确把握民主推荐票作用,切实提高干部工作民主的问题。《干部任用条例》将推荐结果由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对民主推荐进行了合理定位。

在贯彻落实中,各地积极探索“如何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防止唯票取人,关键是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成为共识。

北京完善民主推荐程序、方法和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黑龙江北安市、山东德州市德城区等地探索分类分层提名推荐方式,让最有发言权的人选人。青海在省管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省管干部选拔任用中推行二次会议推荐,更大程度上集中民意、了解实情。

不唯票,就要坚持看平时、重一贯。云南、安徽等地建立健全日常考核工作机制,多视角辨清干部德才。四川广安市、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等地综合运用谈话、延伸考察等多种方式,从“闲谈”中听民意,从口碑中看德行。江西南昌市探索建立“四看一听”机制,即看实绩,看公论,看关键时刻和一贯表现,看巡视督导和纪检监察部门掌握情况,充分听取单位党委和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领导意见。

客观分析民主推荐得票情况。青海、西安市、湖南益阳市等地实行无任用推荐,掌握一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选,作为分析印证推荐票的重要参考。江苏睢宁县、浙江海宁市等地实施异常票分析制度,对实际推荐得票与组织掌握情况差距较大、会议投票推荐结果与个别谈话推荐结果明显不一致等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准确甄别。“一些干部意识到拉票、当老好人混不下去了,自然把心思从票上放到了工作上。”睢宁县委组织部樊赛赛说。

提高民主推荐质量。2016年以来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不搞“海推”,各地采取先个别谈话推荐,再进行会议推荐的方式,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有机统一起来,防止简单以票取人。河北适当扩大参加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对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额定向推荐。上海为谈话推荐预留时间,要求谈透推荐理由,避免“只点人头不画像”。

注重实绩不唯分

干部行不行,实绩来反映。“过于强调考试,干部容易分心,本职工作反倒做不好,严重的还出现了‘考试专业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指出,竞争性选拔实现了“阳光选拔”,但在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干部任用条例》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药方”,明确竞争性选拔不能只看分数,还要看综合素质能力。

各地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引导干部在重实干、出实绩上竞争,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

彻底告别“凡提必竞”,严格规范竞争性选拔的适用情形和方法程序。河北、四川等地规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定位、比例、频次、范围、程序,防止选拔变“选秀”。重庆严格界定干部不得参加竞争性选拔的情形。吉林要求必须提前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批,因不符合适用情形先后叫停了15个省直部门的竞争上岗。

坚持多角度、全方位测试、测评干部,精准检验竞争者综合素质。新疆库尔勒市综合使用干部领导能力、领导干部心理素质、领导干部理论素养测评等测评工具,全面考察干部德才。黑龙江北安市探索“职位匹配度分析+基础能力素质测试+组织考察评价”竞争性选拔模式,因岗择人。湖南、湖北、内蒙古等地把依据实绩比选择优作为竞争性选拔的主要方式。湖南宁远县通过组织执行力考核、实施干部实绩管理等方法,树立实干导向。

此外,各地还推广运用网上报名、实名推荐、在线查询、媒体公示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群众参与干部选拔工作的知情度。

不以GDP论英雄

“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2013年12月,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剑指“唯GDP”问题。

曾几何时,唯GDP论英雄的“指挥棒”催生了种种错误政绩观,“政绩工程”层出不穷。

现如今,各地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解决政绩评价“唯GDP”的倾向。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成为重要考核内容,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破除唯GDP,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设置。陕西、山东等地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工作成效,设置考核指标。深圳把生态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河北、宁夏等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特点,设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

各地加强政绩的综合分析,既看显绩,更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既考核尽力而为,又考核量力而行,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随着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各地实施了与其相配套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北京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4类功能区的不同特点,建立完善更加突出差异化发展导向的考评体系。新疆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青海取消三江源核心区的青南三州(黄南、果洛、玉树)GDP考核。“不用再‘自不量力’地跟西宁比经济了”,青南三州领导干部如释重负,在自己擅长的生态保护领域干得有声有色。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各地出台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权重。云南根据贫困县资源条件和可承载的产业发展定位,取消对19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贫困县的GDP考核,弱化对74个贫困县的GDP考核。

破除唯GDP,责任追究要严格。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相继印发,通过刚性约束倒逼政绩观加速改变。贵州研究制定了“1个条例2个问责办法”,织密生态追责制度笼子。辽宁实行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考核,群众对生态建设情况满意率成为重要指标。宁夏石嘴山市出台细则,明确领导干部损害生态环境追责情形,实行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绩观已然树立,广大干部自觉把主要精力转到践行新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来。

梯次配备不唯年龄

2015年,57岁的刘慧玲成功当选江西省计生协专职副会长。年近退休获提拔重用,让人意外。近几年,各地像刘慧玲一样临近退休被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并不罕见。老将获重用打破了“唯年龄论”。

《干部任用条例》明确,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中组部出台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鲜明指出不简单以年龄划线。

各地强化制度规范,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注重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湖北下发禁止领导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规定,要求切实用好各年龄段干部。重庆明确要求对市管领导干部不再实行58岁统一“改非”政策,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准简单以年龄划线、硬性规定干部的任职年龄或提拔年龄界限。

“早熟的果子长不大”。2014年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指出,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各地不断改进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方式,让他们多到基层接地气、经风雨。上海将“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列为市委“一号课题”,建立起市级机关和区县、乡镇干部双向交流平台,为年轻干部补上基层经历这一课;天津结合换届,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涉农区县担任乡镇党政一把手,实行跟踪管理;新疆、西藏等地把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历练……一批批年轻干部在基层这座大熔炉里锤炼成才。

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也让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有想头、有奔头。包头市九原区注重在信访维稳等需要丰富经验的岗位上配备“老骥式”干部。吉林长白县实行干部年龄与岗位实绩对比,不以年龄定去留。广西藤县为乡镇领导班子中年龄较大干部建立专门档案,在选干部配班子时统筹考虑。换届中,广东、重庆等地注意保留一批年龄较大、经验丰富、事业心强、工作得力的干部。

竖起风向标,带来好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干部有力有效,“四唯”问题有效破解。对票、对分不再纠结,各年龄段干部更加聚精会神干事创业,在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发有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